核酸檢測技術有諸多優點,但由于其超高的靈敏度,一旦實驗室出現核酸污染,很容易導致假陽性結果,從而影響檢測的準確性。因此,了解核酸污染原因和清除核酸污染是分子檢測實驗室的工作重點。
一、造成實驗室核酸污染的原因
1、實驗室分區不規范
嚴格的PCR實驗室應有標準的正負壓系統及四分區(或三分區),實驗室應按照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及PCR實驗室設計基本要求來建設。
可參考的標準為《GB50346-2011建設標準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及衛健委下發的《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工作導則》。PCR實驗室若不規范進行分區,容易發生氣溶膠污染。
2、通風設施不規范
現有技術指導原則,要求選擇BSL-Ⅱ級生物安全柜。從臨床經驗來看,只有B2型生物安全柜為全排放,無循環風,可以用于加核酸模板。不建議A1型、A2型和B1型,因其循環風很容易造成核酸氣溶膠的形成,且污染很難清除。
3、操作過程不規范
吸取陽性對照(質粒)沒有遵循“慢吸快打”的原則(這個需要練習形成“肌肉記憶”)。新手往往是“快吸快打”,容易造成陽性樣品污染槍頭,或者在生物安全柜循環風的影響下,造成氣溶膠飛濺,污染加樣區域。
應使用帶有濾芯的槍頭。且加完樣的槍頭要丟入含有次氯酸溶液的加蓋垃圾桶中(因為次氯酸容易揮發,因此應每天都要更換含氯消毒液?。?/span>
4、消毒不徹底
《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工作導則》指出,短片段的基因核酸對紫外線損傷不敏感。常規消毒劑如酒精、碘化物、戊二醛類、季銨鹽等雖然能殺菌,但是不能降解核酸,或降解效率較差。次氯酸鹽類消毒劑可以一定程度降解核酸,但是腐蝕性強,不能處理精密儀器及金屬制品,容易腐蝕移液器吸桿影響TIP頭氣密性。
二、如何減少甚至消除核酸污染?
1、清除空氣中的核酸氣溶膠
紫外線照射12~18小時,但是注意,紫外線有效距離在80cm~100cm之間,且對200bp以下的短片段核酸不敏感,容易留死角,所以還要同時加強通風。
2、清除物表殘留核酸
吸附在儀器設備等物體表面上的核酸污染處理:使用沒有腐蝕性的核酸清除劑。例如使用酶解法(耐熱核酸降解酶)的清除劑,處理移液器、生物安全柜、離心機、傳遞窗等區域進行噴灑清除。靜置15分鐘即可。
丟棄3個分區的所有用過的耗材(主要是TIP吸頭和離心管、拆開的試劑盒等)、非一次性實驗服工作服應用次氯酸鹽溶液浸泡1小時后,進行洗滌處理;盡量使用一次性生物安全Ⅱ級防護服或實驗服。
3、核酸提取和檢測安全要求
標本進行核酸提取和檢測時應盡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操作。如為打開標本管蓋或其他有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則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
4、保持良好的實驗習慣
每天實驗后,使用0。2%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進行臺面、地面清潔。
5、使用專用儀器
除了上面常規的消毒清潔之外,另外可采用專門的實驗室核酸氣溶膠污染清除儀去除實驗室核酸污染。